2015年08月26日15:04 來源:《文匯報》 作者:許旸 點擊: 次
7天書展落幕,但讀書生活仍在繼續。有學者提到,這是一場文化嘉年華,引領有價值、有態度、有品質的閱讀正是書展的積極追求。上海書展,塑造與形成了這座城市的精神緯度和價值坐標。
流光溢彩的夜色中,上海書展昨晚9點落下帷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拱穹下,吳廣斌一家四口成為最后步出書展的榮譽讀者。已連續3年參展的43歲吳廣斌收獲頗豐,將《社會契約論》《法國大革命》等看似冷僻的經典譯著收入囊中。他坦言,比起從網上購書,更喜歡周末到實體書店兜一圈。恰巧趕上書展閉幕日,他和妻子帶著一對兒女共游書海。
可以說,這一家子也是趕赴書香之約人潮的縮影。每年的8月,去上海書展逛一逛、看一看,成了不少愛書人的必修課和盛大節日。讀書、淘書、薦書、論書,聽講座、追偶像、親子游,人們在書展現場忙不歇,溢于言表的歡愉,彌散開去。有學者提到,這是一場文化嘉年華,引領有價值、有態度、有品質的閱讀正是書展的積極追求。上海書展,塑造與形成了這座城市的精神緯度和價值坐標。
對于愛書人來說,徜徉在浩瀚書海、坐享人類文明結晶,有種自足的幸福感;但更重要的是,通過上海書展搭建起來的高品質閱讀平臺,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同道者、專業人士、作家學者的陪伴下,學會了更有主見地參與閱讀——從翻閱、泛讀到精讀、導讀、薦讀。
難怪有眾多出版人不約而同地談到,上海書展火了,最為直觀彰顯了讀者對高品質讀物的孜孜不倦追求。吳廣斌說,他們一家平時很少看電視,睡覺前習慣打開書本,將身心從工作狀態中抽離出來,給大腦充充電。他從事投行工作,偏好歷史類、經濟學讀物,他還特地提到,自己選購時比較了不同出版社的風格及翻譯,最后從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選了幾本。“我也會翻翻手機微信平臺上的文章,但大多是碎片式閱讀,涉及到現代社會金融等話題時,不少帖子轉來轉去,多是人云亦云,我還是希望從經典中找到最為實質的規律性認知。從個人體驗看,多讀經典有助于更清楚地認識世界。”
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路英勇看來,上海的讀者不僅愛書,而且懂書。“當讀者、出版人、發行人、作家、學者盡聚于此,上海書展的參與互動感大大提高,喂哺著當代社會龐雜的閱讀胃口,人們在交流中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和對書籍的甄別。”包括他在內,不少出版人都是上海書展的擁躉,很多出版社都樂于將他們一年中的重點產品,集中拿到上海書展來展示或首發。本屆書展在主會場有限的空間里優化布局,減少了過分商業化的活動,好書和好活動擁有了更大、更好的展位和平臺。一系列高品質、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閱讀文化活動,從“亮點”成為“常態”。
書展結束前夕,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李宏瑞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走過熙攘的南京西路,居然有種想哭的沖動,從準備到執行,前期考驗腦力,后期磨煉體力。和同事一起辦活動、吆喝新書、當嘉賓,打了雞血似地過了一星期,好疲憊卻很值得。”7天書展落幕,但讀書生活仍在繼續。上海書展作為全年最集中的閱讀活動,正帶動和見證市民文化可喜變化。
上海書展評出“雙十佳”
最有影響力的十本新書
《21世紀資本論》(中信出版社)
《德政之要:<資治通鑒>中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
《故宮營造》 (中華書局)
《記住鄉愁》(江西美術出版社)《抗日戰爭》(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群山之巔》(人民文學出版社)
《晚明大變局》(中華書局)
《耶路撒冷三千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三聯書店)
最有號召力的十家出版社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三聯書店
商務印書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中華書局
(均以拼音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