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0日14:5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日前,上海作協為卞潤華的長篇小說處女作 《我往何處去》舉辦研討會?!斑@應該是上海作協第一次為‘90后’作者單獨舉辦研討會”,評論家王紀人說。
從杜克大學獲得東亞研究碩士學位的卞潤華,本月將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研習比較宗教。作為《我往何處去》出版方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資深編輯鄭理坦言,讓他對書稿產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卞潤華的學習背景——從曹楊二中考入復旦大學信息學院的卞潤華選擇轉入數學專業學習,大四畢業收到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統計方向碩士錄取通知書后,又一次轉身前往美國杜克大學東亞系主修中國哲學與宗教,同時開始小說創作。《我往何處去》的主人公“木”是位高考狀元,作者倒敘講述了他在高考壓力下的高中生活,提出了“我往何處去”的思考。
王紀人認為,《我往何處去》以高考狀元為主角,但沒有寫成勵志小說或治愈系心靈雞湯,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命題是終極關懷式的——“我往何處去”的背后其實是“我是誰”的追問,“如果喪失了自我,我究竟是誰?現在網絡上充斥著神問題神回答,這種涉及終極關懷的大哉問十分鮮見。”
“80后”評論家黃平指出,從《花季雨季》到《三重門》,每個時代的校園小說、青春文學都是當時的暢銷書,因為一代人需要一代人的成長表述。這些小說討論的都是自我與時代的關系,“到《小時代》,自我與時代沒有關系了,時代就變‘小’了?!段彝翁幦ァ返目少F之處在于作者對自我內部進行了深度拷問和反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