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8日16:46 來源:文學報 關聯作家:蔡駿 點擊: 次
談及國內懸疑作家,蔡駿的名字是無法繞過的。從在網上被無數網友傳閱的 《病毒》《詛咒》《荒村公寓》,到《地獄變》《生死河》以及《謀殺似水年華》,從早期為懸疑而懸疑,到如今以懸疑作品的框架探討社會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問題以及我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和理解,蔡駿在成長的同時也將寫作置于不斷的自我挑戰中。近日,由上海市作協創聯室小說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浩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永正圖書發行有限公司承辦的蔡駿新作《最漫長的那一夜》研討會在上海市作協舉行,到場作家、學者就蔡駿的寫作脈絡以及懸疑寫作的可能性進行了討論。
“我曾經見過一棵樹長起來了,一棵草長起來了,蔡駿就是這樣在許多人的注視中慢慢成長起來的。”上海網絡作協會長、作家陳村回憶說,“對他這一代的作家而言,不少人有了成功的作品,就自覺‘成功了’,他卻一直想方設法寫一些新的東西,跟以往有突破、有變化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展現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對人的理解。在一個新聞不足、非虛構不足的時代,他的寫作以虛構的方式透出了關于時代的信息,用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來寫作,寫有溫度、有濕度的東西。對蔡駿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
“我覺得蔡駿是一個被低估的作家。”評論家王干直言,“就中國傳統小說發展的路徑而言,‘四大名著’ 就是類型文學。‘投槍匕首’式、啟蒙性等充滿功能性的文學,在革命時期具有其合理性,但隨著革命時代的結束,文學本身‘利器’的功能在削弱,文學的開放性使得類型文學開始重新復興。”他也提及,劉恒、余華等作家都曾涉獵類型文學,而蔡駿的貢獻就在于將“類型文學和純文學這兩張皮合起來”,“他的文字里有詩意等純文學所要表達的東西,我期待他的作品隨著時間和讀者的認可而‘發酵’,最終成為改變類型文學的重要力量。”
在世紀之交隨著網絡發展涌現出的那一批作者中,陸續已經完成了轉型———安妮寶貝更名慶山,開始探索更廣闊的思考與創作領域; 慕容雪村不再寫小說,轉而關注社會現實問題;蔡駿求新求變,給自己的創作注入更為堅實的純文學內核……“從通過寫作獲取自我表達的可能性,到發現自我的特殊性、回到文學本源,蔡駿的書寫具有更普遍性的意義。《最漫長的那一夜》所展現的就是對于愛與救贖、命運和記憶等文學命題的回歸,最終指向人心。”《小說月報》編輯徐晨亮表示。青年評論家項靜則認為,在對于“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呈現上,蔡駿的寫作承襲前人,并伸張了一種新的文學趣味:“他所寫的那些經歷是這一代中國人的文學作品中沒有被認真對待的地方,帶有志怪野史的性質,并具有自己的獨特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