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11:11 來源:上海觀察 作者:張熠 點擊: 次
4月9日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神筆馬良之父”洪汛濤誕辰90周年的日子。他在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童話《神筆馬良》家喻戶曉。4月2日,少年兒童出版社與長寧區周家橋街道共同以“神筆暢想2035”為主題,開展“馬良杯”青少年征文繪畫比賽等系列紀念活動。
1928年,洪汛濤出生于浦江,童年在貧困和戰亂中度過。他的故事總與“筆”有關。童年的他就有一個心愿:“因為我愛筆,搜集有很多筆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寫一部以筆為主線的小說。寫一個少年有一支神筆所發生的一切的故事。”《神筆馬良》最早刊登在1955年第3期《新觀察》雜志上,塑造了一個名為馬良的貧苦孩子,靠打柴割草為生,喜歡畫畫,盡管連一枝筆也沒有。馬良用神筆給窮苦的鄉親們畫犁耙、鋤頭、油燈、吊桶等;卻拒絕為財主和皇帝畫金銀山與搖錢樹。萬籟鳴、方增先、張光宇、程十發、楊永青等著名畫家都曾為《神筆馬良》畫過經典插圖。作家梅子涵曾說:“馬良養育過無數中國童年。”
在創作前期,洪汛濤傾心于對中國民間文化的開掘與繼承,創作了《靈芝草》《寶斧》《燈花》等作品;到了中后期,又寫就了《夾竹桃》《破缸記》《鳥語花香》等作品,重在反思人性,剖析復雜多面的人生世相與社會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到了1982年,洪汛濤又一力作《狼毫筆的來歷》發表于《少年文藝》雜志,并獲得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獎。他的“兩支筆”已成為中國童話的代表性文本之一。
1956年11月,洪汛濤來到少年兒童出版社,正式從事他盼望已久的編輯工作。他一生的創作總量高達500多萬字,編輯了許多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體裁涵蓋各個文學門類。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闞寧輝說,“洪汛濤的名字是與上海文學史、上海出版史、中國童話史、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少年兒童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馮杰說,洪汛濤一輩子在少兒社工作,與葉圣陶、張天翼、嚴文井等并稱為“中國童話十家”,在寫作童話的同時,還進行童話研究、創辦童話刊物、選編童話叢書,他的理論巨著《童話學》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童話理論專著。上海市兒童文學推廣學會會長張錦江認為,中國韻味、中華文化的底蘊都在洪汛濤的童話中體現了出來,“他是走出國門最早的當代中國作家。”
去年12月,周家橋街道與少兒社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并舉辦了洪汛濤主題館揭牌儀式,雙方圍繞陣地共建、資源共享、項目共育、氛圍共創等方面,致力于在青少年中營造崇尚學習、熱愛閱讀的良好氛圍。在長寧路小學學生的詩朗誦《愿你也有一支神筆》中,“神筆暢想2035”系列紀念活動正式啟動。當天,少兒社把《小朋友》雜志96年封面作品展帶到了周家橋文化中心——1962年1月,童話《神筆馬良走馬燈》便刊登在當年的《小朋友》雜志上。周家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朱文華表示,希望通過征文繪畫比賽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透露,未來將在錦屏路設立“少年兒童故事大王”一條街,通過少兒社提供的豐富繪圖資源,將周橋區域閑置的墻體資源美化提升,爭取讓錦屏路成為長寧的“網紅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