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12:02 來源:研究室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4月14日至17日,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上海作協主席孫甘露、上海作協專職副主席高淵、畢勝率領調研團赴湖南開展文學學習考察,推動新時代上海文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是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上海作協積極組織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重點工作的重要抓手。湖南作為“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啟動地,上海作協希望通過此次調研,深入了解湖南在文學賦能鄉村振興、作家深入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做法,探索如何將這些經驗與上海的文學創作相結合,推動上海文學更好地反映時代、服務人民。
4月14日下午座談會上,上海作協黨組書記馬文運圍繞文學創作與文學活動、作家職稱評定、文學場館建設、文學影視轉化等相關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湖南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湖南作協的相關工作經驗,雙方就文學地標的建設、基層工作的推進以及青年人才的培養開展了熱烈的討論,也就一些相同的困境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同心同向勇攀文學高峰。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郭佳、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沈念、湖南省作協副主席謝宗玉、湖南省作協組聯部主任婁成、湖南省作協創研室主任賀秋菊等共同參與了座談。
15日,在益陽清溪村,上海作協向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捐贈了一批上海作家的代表作品,100位上海作家簽名版圖書正式入藏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
隨后,茅盾文學獎得主孫甘露主席與上海作協專職副主席高淵、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黃德海以及清溪村農民作家卜雪斌進行了一場“文約清溪,如畫江山”的對談,為現場600多名聽眾分享了各自創作經驗,從不角度談論了文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故鄉,給予了我們最重要的滋養。”孫甘露通過介紹上海對于自己創作《千里江山圖》的影響,強調了故鄉對作家創作的重要滋養。高淵指出創作者需沉入生活再跳出生活是關鍵,周立民闡述了文學閱讀與生活經歷的緊密聯系,黃德海則以有趣故事說明了文學對生活的助力。與此同時,“文約清溪?謎墨留香”——蔡駿作品分享簽售會在作家出版社清溪書屋舉行。作家蔡駿向書迷們講述了創作歷程,以新作《春夜》為例暢談創作是挑戰自我的過程。
上海作協調研團參觀了清溪鄉周立波故居、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清溪劇院、書屋等,實地感受了文學賦能鄉村振興。此次活動由中國作協創聯部、作家出版社、上海市作協、湖南省作協、中共益陽市委宣傳部聯合指導,益陽市高新區管委會,赫山區政府、文聯聯合主辦。
16日上午,調研團來到千年學府岳麓山書院考察湖湘文化,無數文人學士從這里出發走上中國歷史舞臺,他們傳承湖湘文化敢為人先、經世致用、事實求是的精神,青年毛澤東也在此深受“實事求是”學風的熏陶。下午,調研團來到長沙第一師范,深入了解了毛澤東等革命先輩的求學經歷,“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校訓也是作家文學創作應有的立場。
17日上午,調研團參觀了馬欄山的中國網絡文學小鎮和視頻產業園,實地感受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魅力。在隨后的座談會上,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余艷詳細介紹了湖南網絡文學的發展情況以及文學影視轉化的豐富經驗。
調研中,馬文運表示:“湖南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學積淀,在文學創作、文學培訓、文學推廣、網絡文學發展等方面都有許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特別是立波故里文學之鄉清溪村建立作家書屋和文學講堂,讓生活與文學緊密相連,這無疑給我們帶來深刻啟示。上海作協將進一步加強與清溪村的合作,建立上海作家書屋,推動落實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反映上海城郊新農村建設,全力推動文學走進人民大眾的生活。”
孫甘露表示:“上海作協黨組這次組織作家、編輯和機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赴益陽,作家周立波的家鄉、《山鄉巨變》的創作地清溪村參觀學習,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對大家進一步認識創作與生活的關系、作協機關如何深入有效地為文學事業服務,都大有教育借鑒作用。”
近年來,上海作協團結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推出了一批反映時代變遷、貼近人民生活的優秀作品。其中有深入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一線,拓展都市現實題材創作空間的作品,如滕肖瀾的《平衡》、薛舒的“生命兩部曲”等;書寫上海區域改革發展歷程,如交通行業系列紀實文學作品;書寫紅色文化歷史,如“紅色起點”等系列創作;深入祖國邊陲,持續推進“文化潤疆”時代工程的援疆采風集等。上海作協還成立了現實題材浦東創作基地、鄉村題材崇明創作基地、上海福建三明創作基地等13個創作基地。未來,將繼續通過多元化的舉措,鼓勵作家深入基層一線,扎根人民生活,助力作家們創作出更多貼近時代脈搏、反映人民心聲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