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14:25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最理想的生活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路攝影,一路寫作。”4月21日下午,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在浦東新區金橋公園“浦興雅韻”帶來一場“在差異性的世界行走,打開人生新天地”主題講座。受邀成為“2025浦興閱讀推廣大使”,梁永安說,“閱讀推廣最重要的就是基層,再大的風吹過,如果水面下的30米、50米沒有真正的變化,那也只是表面的。”
2020年12月,上海作協“文學進社區”活動在浦興路街道“開張”,滕肖瀾、趙麗宏等上海作家先后帶著作品走進社區。浦興路街道有了自己的書香悅讀節,同樣得到上海作協大力支持,除了輸送名家講座,上海作協旗下文學刊物、文學地標也在書香市集亮相,帶來文學活動。
今年,浦興書香悅讀節納入上海作協“閱讀共同體計劃”。世界讀書日前后,“閱讀共同體”走出巨鹿路愛神花園,在城市不同地方舉辦多場活動,將文學和閱讀的種子撒向基層,為基層全民閱讀活動輸送高質量資源。
4月19日,以智能書柜為載體的“樂齡書架”入駐普育西路上的上海公益新天地社區食堂,“益書房”閱讀行動同時啟動。上海作協黨組書記馬文運說,市作協與市民政局共同打造“樂齡書架”“益書房”文學推廣項目,引入文學閱讀品牌“巨鹿之贊”,一起打造“閱讀共同體”,以高質量文學閱讀打開方式,涵養公益新天地的文學新景觀。
青年作家甫躍輝加盟“閱讀共同體”,成為“益書房”首期讀書分享會嘉賓。2023年夏天,甫躍輝獨自從上海騎行回云南老家,一路經歷,成為其長篇非虛構文學《所有的路都在輪子底下》的源泉。“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話,‘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騎行也是。我原想,我這一路寫篇文章,這篇文章肯定能寫1萬多字,事實上我寫了15萬字。”甫躍輝的分享為現場讀者打開了城市之外的視野。
“‘閱讀共同體計劃’就是把‘巨鹿之贊’等上海作協文學品牌系列活動主動輸送到街道、學校、社區、樓宇,讓文學回到讀者身邊,讓文學就在讀者身邊,讓文學點亮市民生活,助力書香社會建設和全民閱讀推廣。”上海作家俱樂部總經理、上海文學創作中心副主任劉運輝介紹,4月23日,“巨鹿之贊”將回到作家書店“主場”,邀請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帶來“100年前,中日作家在上海相遇”的分享;26日在康定路“康定壹拾玖”舉辦的胡展奮“印象靜安”講座,讓“閱讀共同體”再次擴容。今年,“閱讀共同體”計劃舉辦數十場活動,“作者與讀者,本就是一個‘閱讀共同體’,希望‘閱讀共同體’不斷升級市民的文學閱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