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的乳汁哺育了我"
讀書會開場,王小鷹便被問及她對蘇北的記憶,她說,“那是我多年來的心結(jié)。”1947年國內(nèi)戰(zhàn)爭,國民黨部隊進(jìn)攻蘇北根據(jù)地,“所有人都撤退了。”王小鷹說,“我媽媽是大肚子,她沒有辦法跟著大部隊走,只好坐著小船駛進(jìn)蘆葦蕩里面。路過村子,聽見沒有狗叫,就趕緊把媽媽搬上去。當(dāng)時生不下來,再轉(zhuǎn)移到船上面去,躲進(jìn)蘆葦蕩里,反復(fù)好幾次。最后實在等不及,就把我生在了小船上。那個時候部隊要撤退,只好把我送到一個老鄉(xiāng)家里。所以我說,是蘇北的乳汁哺育了我。”
她說起自己的名字,“部隊攻回來的時候,我在蘇北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家里,臟兮兮的,只看見兩個眼睛,我爸爸就給我取名叫小鷹,說我的眼睛很像老鷹。”
“要去找我出生的地方"
王小鷹說,她寫作的動機(jī),是要借父母的故事,來寫兩代人的反差,來講述重塑理想的過程。她說:“開始寫的時候很慌張。因為我從兩歲跟媽媽南下以后,就沒有再回到蘇北去過。如果不親自到那里去,就根本沒有辦法想象蘆葦蕩到底是怎么樣的。所以我有一個心愿,要去找我出生的地方。”這次閱兵的劉老莊連隊,就是她回到蘇北所拜訪的地方之一。
“非常凄涼,沒有一個參觀者,”她重復(fù)道,“除了我們沒有一個參觀者。地上都是枯葉,還有很矮的平房。但當(dāng)時他們的事跡是非常感動人的…… 【詳情】